【翻譯╱劉禧 Liu Hsi】
對於收藏的熱情一開始是一件苦差事。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臺北,我那時只是個身上揹著書法工具包的小孩,坐著巴士去上書法課,不管是下雨還是頂著大烈日(下雨比晴天多)。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去學習這門單調且乏味傳統藝術,看似無休止的重複筆畫的練習,仿抄「毫無意義」的古代典籍,和不斷的研磨硯臺上的墨石,然後去體會毛筆書寫在宣紙上的感覺。在這之後的25年裡,我徹底遠離了書法。是的,那裡還是有著令人鄉愁的情感存在──為了轉移注意力來舒壓,我會拿出毛筆和墨汁,很隨興的書寫在報紙上;但是,書法的學習始終沒有深入我在美國求學的那段時間,我的腦袋相對的充斥著數學、科學和工程。最終,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上,創立了一家公司名為雅虎的公司,這是著重於未來科技更甚於緬懷過去的一件事。
我為何會對蒐集有幾百年歷史的東西產生熱情?為何是書法?身為科技人要用毛筆和墨水做什麼──難道這也是一種最簡單的高科技形式嗎?如果要用一種最簡單的答案來回答,那就是理解和欣賞中國書法,已經成為我探索、靈感和履行的過程。更複雜的答案是,中國書法讓我接觸不同時空的中國文化人,和更多元的人際關係,和不同地點、時間和一群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像是收藏家、策展人和經紀商,如果不是因為書法,我永遠不會認識這些人,且成為我最親近的朋友。書法讓我茁壯成為廣泛和深入藝術領域的人,收藏書法同時更讓我變得博學;書法雖然在我工作範圍之外,但它讓我感到舒適和溫馨,讓我了解過去和放眼未來,帶我重回中國文化和傳統,並且去看待今日的中國文化所面對過去日積月累的傳統經典。就像其他偉大的藝術一樣,最好的書法作品看起來有如水在流動、文字在歌唱。如果有人想練習這種藝術形式,沒有比這更加困難的。
接著,我想重點說明這次展覽我最欣賞的書法作品,及身為一個收藏家怎麼看待這些書法作品的趣味和關聯性。
趙孟頫 小楷 《大乘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卷










趙孟頫 小楷 《大乘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卷,紙本(局部) The Stra on the Lotus of the Sublime Dharma (Miaofalianhuajing) in small standard script, ink on paper, H. 10 7/8 x W. 180 1/2 in. (calligraphy).(CANS藝術新聞╱提供)
趙孟頫是元代舉足輕重的書法家和畫家,這幅書法是我的最愛,這是件真正的大師之作,有許多博士論文都談論到這幅書法。關於這幅趙孟頫的書法是清朝皇室的舊藏,曾經被一位十四世紀書法大家收藏過,這件1500字小楷。不管透過任何鑑定都是個珍寶,是一件凌駕於其他寶物之上的珍品。這件書法讓我感受到藝術的靈性,我嘗試過複製臨摹這幅件書法,這樣做除了給我帶來內心的平靜外,文字和書法的內容更給予我心情的沉穩。作為一個收藏家,通過追蹤書法的歷史傳承也會帶來興奮。這幅書法有不同時期的收藏家曾經收藏過,同時有許多收藏這幅書法的收藏家已經消失在世間,但我們可以在不同時間和空間裡相遇。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2年9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