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嘉德】

即將於中國嘉德2012秋拍亮相的「憶梅庵長物」專場,將首次全景展現憶梅庵主人近70年與張大千、傅抱石等人稽古敦煌、書畫酬唱的珍藏。英雄歲月、名士文章,精彩呈現,共享其芳。

中國的文人,自古不是富貴的階層,其收藏來源大多不是來自於市場交易,往往是友朋之間的互贈,或者是自己不拘一格的隨手之作,即所謂文人書畫,再或者是收集一些為市場輕棄的文化遺物。通過品鑑賞玩,或自成一家。呈現在這裡的「憶梅庵」長物,就是這樣一份已經「成器」文人的收藏。











傅抱石刻〈百花詩微雕方章〉,0.7×0.7×4厘米。

「憶梅庵」的收藏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兩位朋友的贈送,一是傅抱石,一是張大千。傅抱石與憶梅庵主人夫婦,從1930年代起就交往甚密,直到1980年代,傅抱石夫婦仍然與「憶梅庵」主人書函往來。從現存的「憶梅庵」長物中,傅抱石、李可染等繪的〈林和靖〉、傅抱石篆刻和微雕邊款的〈百花詩〉印,都是1943年「憶梅庵」主人夫婦將有遠赴敦煌之行,傅抱石為其壯行創作。

傅抱石一生畫作以千計,而存世可知的篆刻微雕治印作品不過十餘方,且大都存於日本,贈送給友朋者更是前所未聞。故傅抱石這方微雕篆刻印鑑,足以令人感悟到他與「憶梅庵」主人夫婦彼此之間非同尋常的關係。而張大千與「憶梅庵」主人夫婦,1943年同在安西榆林窟,有一段世人鮮知的共同生活經歷。大千率領徒弟臨摹壁畫,「憶梅庵」主人夫婦也從重慶來到安西榆林窟,為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的壁畫彩塑攝影,同時也為大千拍攝了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現存文獻中所見到大千在安西榆林窟的照片資料(大千在敦煌莫高窟沒有照片),都是出自「憶梅庵」主人夫婦。

大千一張非常有名的照片,就是在榆林窟內帶著弟子臨摹壁畫的工作照,這張照片就是出自「憶梅庵」主人夫婦之手。這張照片從曝光的時間和亮度來說都掌握得很好,可是敦煌洞窟內的光線非常暗,那時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都沒有電可照明,這張照片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簡單地依靠增加曝光時間顯然不行。這就是「憶梅庵」主人夫婦利用拍攝經常使用的反光板,將陽光折射到洞窟內,才拍攝到了這幅效果上佳的大千在洞窟內臨摹工作時的照片。大千帶弟子在洞窟內都是一手秉燭,一手臨摹壁畫,當看到「憶梅庵」主人夫婦的這點雕蟲小技時,不由得大叫起來,世上還有這樣的好辦法,早知有此,也不至於將安西城內的蠟燭全都買光了。此後大千和弟子也學用此方法,反光照明,解放了雙手,臨摹壁畫不僅加快了速度,也提高了臨摹的質量。

這段經歷令大千和「憶梅庵」主人夫婦成為終生最密切的摯友。1960、1970年代,大千居住在美國加州的「可以居」、「環蓽庵」,「憶梅庵」主人夫婦多次赴加州探望,為這一時期大千的生活留下了一批珍貴攝影照片,而大千不僅將一些私密的事物交予「憶梅庵」主人夫婦去辦理,留下了許多往來信函,也將許多「可以居」、「環蓽庵」案頭文玩送給「憶梅庵」主人夫婦留作紀念。這是幾十年相知相交的積累,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也是情誼所在。

「憶梅庵」收藏的另一來源,是工作閒暇之餘的愛好收集。「憶梅庵」主人系出貴池劉氏,祖上晚清顯貴,位居封疆大吏。祖父輩承祖蔭,亦官亦商,富貴一時,雅好收藏,家有「玉海堂」藏書刻書,聲名在外。母系世出嘉興沈氏,為沈曾植弟曾樾之女,沈氏海日樓,此亦清末民初大藏書家者也。故「憶梅庵」主人承家風,素有收藏薰染,且保留著一些沈氏遺墨。家傳之外,在敦煌的漫漫沙海中,歷史滄桑變化留下了許多零碎的遺物,收集這些遺物,或是只言片紙,或是殘渣碎木,都成了「憶梅庵」主人夫婦在大漠中工作之餘的生活情調和樂趣。

這裡可以看到的敦煌殘經碎片,部分是「憶梅庵」主人夫婦在沙土裡撿出來的,部分是大千在敦煌沙堆裡撿出來的,後來大千將自己撿的這些佛經殘片,也都全部轉贈給了「憶梅庵」主人夫婦。現在大千贈送的和「憶梅庵」主人夫婦的敦煌殘經碎片,已經完全混在一起不能區分開來了。從這裡世人也許可以知道,為何大千在敦煌工作如此長的時間,而手中竟沒有敦煌殘經的原因。

這些殘經碎片,雖非整卷,然而其重要性在於直出大漠,而非敦煌編號17號的藏經洞。它證實了在藏經洞之外的其他洞窟裡,也有供養的經卷,故敦煌寫經,並非藏經洞獨有。只是由於沒有封閉,而大漠風沙已經將這些經卷化作了這些碎片,可這些碎片上的歷史信息則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這些殘經,2004年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陳懷宇整理,發表在敦煌學會編輯出版的《敦煌學》第25集。

「憶梅庵」長物中,還有一些是業餘愛好的作品。「憶梅庵」主人夫婦從敦煌返回之後,可以說就此與敦煌結下了不解之緣,開設了敦煌書店,整理數千張敦煌照片,成為「憶梅庵」主人夫婦日常的工作。此外,自娛仿真臨摹敦煌壁畫,一時成為絕技。臨摹敦煌壁畫,與大千方法不同,「憶梅庵」主人夫婦完全是歷史性的、還原性的臨摹。這種臨摹也得到了文化界的認同。「憶梅庵」主人夫婦的20餘幅敦煌壁畫,遴選成為1964年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的展品,「憶梅庵」主人夫婦因此獲得了終身榮譽。這裡展示的臨摹敦煌壁畫,就是當年世博會的部分展品。

嗟乎,世之收藏,求大求價,輕意輕情,觀之有如讀沈復《浮生六記》中的「市井之菊屏」,又犯俗所謂「錦灰堆」之感。物不在大,而在於有意;品不在價,而在於有趣。今觀「憶梅庵」長物,大都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有趣故事,或大或小,或重或輕,全在會心者,乃可得其意也。

【《典藏古美術》2012年10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商用英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