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依依】










黃銘昌於展覽現場(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提到黃銘昌,或許很多人直覺會說:他是一位水稻田畫家。這話說得對,但也不盡然完全對。黃銘昌說:「黃字裡面有個田,而且我從小在花蓮瑞穗成長,似乎冥冥中註定跟田產生關係。小時候跟著我父親去釣魚,發現他真是有耐性,我想我的耐性多半是遺傳自我父親。」看著黃銘昌的作品,總不免聯想,究竟需要多大的耐性與細心,才能完成如此的一件繪畫創作。
十多年來,將近二十年未曾舉辦過大型回顧展的黃銘昌,面對此次展覽難掩興奮與期待,為此甚至兩年都不敢出國旅遊。如今88件從1970年代至今的作品聚集在此,黃銘昌表示,就像是女兒回娘家那種感觸,許多作品售出後就再也不曾看到,藉由這次機會又可以重溫舊夢。這個舊夢開始於1970年代他遠赴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進修時期,他在巴黎畫了閣樓與電話亭系列,1985年返回台灣後定居於新店,開啟了描繪靜物的室內系列,接著從室內畫到室外,當年從他的公寓陽台望出去,正是一大片綠油油的水稻田。
黃銘昌開始在畫布上「種稻」。用牛奶盒製成的調色盤,用極細的畫筆,一線一點,一株株地種滿在畫面上,並揉進了被風吹拂過的稻浪曲線。除了記錄下台北近郊那片最後的水稻田之外,黃銘昌開始到東南亞國家旅遊,比如緬甸、泰國、印尼峇里島等地,發現當地更寬廣的稻田與熱帶植物風情,以及令人畏懼的海洋。由此,黃銘昌陸續發展出海看、荷禾、心湖等風景系列,那種美,屬於自然美,沒有被水泥侵佔的美。當年他看著家中窗外的水稻田開闢了一條水泥道路,心裡隱約已感到,這一切美景都將被催毀。黃銘昌在導覽時要求眾人靠近畫面,因為內藏著許多小玄機,一對公雞與母雞、正在交歡的蜻蜓、各種小得不能再小的果實、飛舞的蝴蝶⋯⋯,而空曠天空中總是飛著一隻老鷹,那是黃銘昌的化身,逍遙自在於天地間。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4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職達外語 的頭像
    職達外語

    職達外語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