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又嘉】
近年來,想必大家逛街時都發現,要用合理價錢買到一件質料款式皆不錯的衣服,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通常得花費比過去多數倍的價錢,還不見得可得;要不然就是衣服的價格便宜、但質感同時也不佳,而這一切原來又是「M型化」社會惹的禍!賣方為了賺取極富一端的金錢,品質稍微好一點的衣服價格都莫名其妙的「通膨」變貴了,而供應極貧的一端則是價物齊跌,至於M型中間陷落一群的需求,卻因此失落了。又因受到全球化、網路化愈來愈快速的步調影響,時尚的變換不再是只停留在以季為單位,更出現了所謂的「快速時尚(Fast fashion)」,這樣的現象甚至衝擊到頂級精品業以及強調慢工出細活、精緻做工的高級訂製服。
如前所述,高級訂製服受到快速時尚和設計師成衣興起的衝擊,而呈現萎縮的現象;然而,不變的是人們追求獨一無二的特殊化的消費心理。於是高檔與平價兩端的消費市場,皆開始提高服務品質並相互學習。近來時尚產業工作者便觀察到一個新興的現象,那便是類訂製風潮正在蔓延,即所謂精品推出「客製化」服務,而成衣則特別為客人提供量身訂做合宜的尺寸和喜愛的款式。另一位時尚專家也指出,「平價時尚」其實是「物超所值」的觀念,這點提醒我們M型社會中陷落的中間族群的理智消費行為,在乎的是價值而非價錢,並且不願接受價格日益高昂或削價競爭導致價物不符、品質降低的結果,不應再認為「平價」等於「貧價」。以下,筆者想談談此兩種現象在中國古代藝術創造與消費方面的表現。
說到追求精緻質感、量身訂製、獨一無二,在中國藝術史上自是屢見不鮮,歷朝歷代的帝王除了建立自己帝國版圖的霸業之外,有企圖者往往在藝術功業上也戮力匪懈,傾全國之力為滿足個人的需求,從制度的建立、人才的攏絡、資源的投入等大環境條件的營造,到各項藝術工藝門類內容上的精益求精,無意或有意間超越了前朝的成就,創造屬於當朝自身的獨特面貌,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具備各朝帝王風格品味的藝術珍寶,其上甚至戳印標寫有自己朝代年號的「商標」──年款。
除了帝王之外,上述對精緻品味的追求在中國歷來的文人身上,更是鮮明而無所不在;在著書立說之餘,文人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參與較帝王而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起居作息、生活環境、房舍家具、飲食娛樂、服飾裝扮、言語行儀、遣興創作、庭園齋室等方面,皆細加考究:從對於陳設在文房書齋之中或案几之上的書畫,及周邊相關用品或賞玩之物,從創作材料的準備、到作品的完成,無不參與製作設計;於是將原屬工匠製作的實用品,提升至賞玩的藝術品地位,更因其創新投入而改變並豐富了該項工藝的面貌。
古代帝王與文人對於追求質感精緻、量身訂製與獨一無二之品味,嘉惠了現今有著同樣追求的藝術鑑賞與收藏家,數千年所遺留下來之琳瑯滿目、包羅萬象的手創藝術精品,只要口袋夠深,任君挑選!口袋不深者,亦可紙上談兵,於博物館、美術館來個window shopping。中國古代藝術如此瑰偉壯麗的藝術成就與工藝表現,為工業化、規格化量產時代之後的現當代所難以超越,在全球化數位化環境下只求速度、不求品質的今日社會,更是顯得彌足珍貴;不過,這同時卻也讓以中國藝術為創意發想對象,而在近十年發展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落入了窘境。
目前,所謂以中國古代藝術為創意發想對象的文創商品,仍普遍停留在紀念商品和複製品的層次,其主力消費者往往並非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因為正如前所述,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所追求的是精緻質感、物超所值與獨一無二之品味。至於目前的文創商品,卻絕大多數平價量產且質感一般、甚至頗多製造粗糙者,與慣見的中國古代藝術相比,處處相形見絀,自然很難吸引人們眼光;放眼望去,絕大多數所謂的文創商品皆僅是將一般商品,以中國藝術品中的圖案或花樣裝飾之,而如同「文創」這般陳義過高的名稱,反而更加突顯出今日整體創造環境在文化內涵與工藝方面水準的低落。
絕大多數的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既買不起古董書畫,又無法接受複製品和文創商品,於是便成為了中國古代藝術消費裡M型中間陷落的那一群。如果中國古代藝術文創商品市場,希望能吸納這批理應是最忠實的消費族群,再加上普羅大眾的消費思維與行為,正逐漸與中國藝術愛好者愈來愈接近之時,即如前所述的時尚產業工作者觀察所言,可以用合理價錢,獲得具質感、又有特殊性的獨特產品,已漸成現今消費趨勢;若能把握這樣的趨勢,則以中國古代藝術為創意發想的文創商品,不但可藉機提高文化與創意含量,以求經濟效益之外對文化推廣與創意提升的產業目的;同時還能穩定消費基本盤,並擴大市場規模!
若是異時異地處之,今日我們眼中的中國古代藝術,可謂經典般的文化遺產,儘管各門類的藝術不盡然皆能構成產業,然而對當時的古人而言,何嘗不也是文化創意產品?不論是傾全國資源之宮廷藝術,或者即使沒有全國資源,也能不計人工和時間成本的文人藝術,皆具備充裕的產製環境與條件;其中更重要的關鍵是:古代中國藝術品的完成,有賴文化藝術涵養深厚的帝王、文人以及代代相傳手藝純熟的藝師匠人共同參與。
時移境遷,如古代中國那樣的產製環境與條件已無法再得;然而,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當人達到生存、安全等基本需求後,會追求文化及自我實現等的滿足。此理論已在許多層面紛紛實踐,時尚產業的「客製化」需求便是其中一例;由此可推知文化商品的消費市場同樣蒸蒸日上,只要有市場,中國古代藝術文創產業的資金、人工和時間成本的投入絕不是問題,而關鍵在於提升文創商品的精緻品質,以及具文化藝術內涵創意工作者的加入。
此一重責大任或可委與各項傳統工藝的老師傅們,其深諳各項傳統工藝的內涵,並具備嫻熟的工藝技術,憑著熟能生巧的深厚基礎,透過追求精緻質感、量身訂製與獨一無二的市場需求,刺激其創新動力,當能遠勝過現今未明市場需求,就讓不具基礎的各領域「急就章」式地惡補中國藝術文化,並導致最終只能生產膚淺之作的勉強作為。畢竟文化藝術無法速成,優良的工藝水準更不可能躁進。同時,傳統工藝也可藉文創產業的活水,延續並創發出其在今日的新生命。時值文化部成立之際,略盡建言於一二。
【《典藏古美術》2012年6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教育訓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