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惠民】










(双河彎/提供)
雖然節氣已進深冬,可保存期限以月計的秋瓜家族們,依然是市集檯面上的蔬果要角。彷彿只是一眨眼的事,廚房裡靠牆邊的墨色地板一角,又漸次被秋瓜們無聲地占領了,有幾枚大小不一,長像貌似胡蘆的奶油瓜;兩枚活似小燈籠,身披沾染著幾許橘黃潑墨色彩的墨綠外衣的橡實南瓜;一枚有著彌勒佛大肚腩,是做南瓜派餡料之首選的甜派南瓜;一顆除了迷彩綠的顏色殊異,外形儼然南瓜孿生姐妹,滋味香甜口感軟糯的日本Kabocha南瓜。有些是來自有機農場蔬菜箱;有些是來自朋友的分享,而日本南瓜則是情感管不住理智犯規買下非必需品,簡直壯觀如室內秋瓜田,其實,就純欣賞的角度來說,綠橘黃橙,秋日節氣盡在眼底,挺賞心悅目,但若論起如何整治烹調出全家皆喜的食餚,那可又是另一碼事了。
你瞧,我家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不愛瓜味,一見秋瓜本尊上菜盤便皺起眉頭,面有難色,彷彿面對的是難以下嚥的中藥,幾次被打槍退貨之後,我漸漸學乖,一定要做到眼不見為淨,再輔以濃香野豔的調味,或搭配討喜肥美的食材,一切倒也不是那麼百分百無轉寰餘地,故而我的秋瓜料理,總是從將整枚瓜大卸八塊,再以初榨橄欖油溫柔按摩瓜身,送入四百度高溫烤箱炙烤至軟,再搗成泥開始。對我來說,與其問秋瓜可以怎麼入菜?不如問秋瓜泥該做何料理更直指核心?久而久之,倒也硺磨出一些全家齊按讚的私房菜,像是洋蔥蘋果咖哩秋瓜優格濃湯、肉桂荳蔻迷你瑪芬、老麵秋冬饅頭,當然,還有鼎鼎大名的秋瓜甜派和秋瓜起司蛋糕,可惜的是,偶爾才能淺嚐的甜點,美味變化似乎更勝出鹹食,這,可無助於消化家裡秋冬常備,好像永遠老食不盡的秋瓜庫存。除了更卯足勁地開發秋瓜正餐佐食鹹品,似乎也別無他法。
大約是在這種近乎絕望的心情下,我決定再次挑戰義大利麵疙瘩(gnocchi),說來也許難以置信,但我的第一場料理災難,就是照著《Food & Wine》雜誌上甜薯義大利麵疙瘩佐蘋果西打醬汁食譜依樣畫胡蘆,在廚房裡埋頭忙乎一場,也不知是那個環節出錯失足,總之,結局是所有麵疙瘩下水滾煮後,竟然就這麼人間蒸發,化為水中一灘甜薯泥(如今回想,失敗癥結在於,麵疙瘩水分過多),當晚晚餐也只能草草以外賣解決,這事件對廚齡尚淺的我,造成內心不小的陰影。一直以來,下意識地拒義大利麵疙瘩於千里之外,雖然每每上餐廳點食,總是吃得飽足開懷,但就是少了那個從背後推我一把再試一次的動力,畢竟料理世界天大地大,刪掉一個義式麵疙瘩,是雲淡風輕的事。可終究,我和義式麵疙瘩還是有未盡的緣分,煮不完的秋瓜,幫我們重新搭起友誼的橋樑。

品味生活家 蔡惠民
住在舊金山灣,一手拿鏟子,一手爬格子,說設計只懂皮毛,看時尚略知一二,煮料理小有天份,買好物身手過人,譯過幾本都會愛情小說,寫過幾個專欄,主持兩個部落格mindestyle.com、minpicks.com

‧看更多精彩文章

【完整內容請見《双河彎》2013年一月號;訂閱双河彎電子雜誌】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arrow
arrow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