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嘉蓉】
走出新北投捷運站,沿著中和街右轉,再走上一小段緩坡,看到一片童趣的校園圍牆時,七一園區就到了。圍牆裡有一群人,忙著創作、排練、生活、交流,各個角落上演著對表演的探索和實踐,讓這裡的氣氛很烏托邦,你很容易就感受到他們的幸福,還有對這個好空間的珍惜。

園區外觀


位於新北投的七一園區,前身是義方國小校舍,學校搬遷後閒置下來,被納入台北市文化局的「藝響空間」計畫,規劃有完整的工作室與排練場,並於2010年起提供表演工作者申請使用,僅需支付水電及管理等公共事務費用,目前共有14個團體進駐,包括狂想劇場、台南人劇團、古舞團、光環舞集、Meimage Dance、安娜琪舞蹈劇場、魚蹦興業、8213肢體舞蹈劇場、黑門山上的劇團、林文中舞團、紅瓦民族舞團、周先生與舞者們、體相舞蹈劇場、魔浪超劇場。
「沒有進來之前,我們就是在家辦公,到處流浪,每天都要擔心明天排練要去哪裡?」已進駐第4年的狂想劇場團長廖俊凱說,製作人曾瑞蘭則回憶:「一開始大家並不看好,在業界還沒有足夠知名度,演員們對交通條件叫苦連天,但慢慢的大家發現這裡的排練場真的很好用,加上進駐團隊增加,現在使用率非常高,變得很熱鬧。」

狂想劇場團長暨導演廖俊凱(左)與台南人劇團的製作經理鍾翰(右)


七一園區是目前台北市量體最大的閒置空間,以往讓表演團體進駐的建築如「圓場O space」或其他的閒置公寓,在空間上仍各自獨立;七一園區的校園特質,讓團與團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就像學生時代穿梭在教室走廊間找同學聊天一樣自在。「現代戲劇的圈子滿小的,大家本來就滿常有流通,同時共用一個設計或演員很常見,」台南人劇團製作經理鍾翰笑說這裡很容易「逮」到人,「這裡的舞團會開一些團練課,我們的演員也會固定去上,我覺得是大家待在一起很具體的好處。」
七一在2012年首次舉辦單日的開放日,獲得街坊鄰居熱烈的迴響,「今年團隊變多,決定舉辦三個月,」擔任活動統籌的鍾翰和廖俊凱認為,讓社區的人認識每天在這裡進出的人在幹什麼是主要的目的,再來才談藝術推廣。

狂想劇場團長暨導演廖俊凱(左)與台南人劇團的製作經理鍾翰(右)


相較於前往劇場觀賞表演團體的演出,到這裡更像是到他們的家裡作客,你會在每個團體精心策劃的節目或活動中,看到他們平日作息的軌跡,以及那些只有在家中才能就地取材的自在。鍾翰表示:「中型規模的團要作演出以外跟觀眾互動的活動比較難,可以在自己的場子作比較自由。」於是,節目單上我們看到台南人劇團的「《Re/turn》不插電」,藝術總監蔡柏璋將現場演唱,宛如一場在家舉辦的音樂分享會;8月壓軸的黑門山上的劇團,則選擇在園區內最美的一棵老樹下演出一場「龍眼樹下的愛情」。想一窺表演團體的秘密基地,就從走進七一開始。

許多表演團體的落腳處


新北投71園區2013開放日「一起來FUN」系列活動:
06/02 周先生與舞者們/周書毅:「在舞蹈中旅行」分享講座
06/09 台南人劇團/《Re/turn》不插電-台南人劇團小清新音樂現場、光環舞集/「叮咚!歡迎光臨.舞道的世界」工作坊
06/30 林文中舞蹈團
06/30 紅瓦民族舞蹈團/「舞動民族」
07/07 狂想劇場/從狂想新作《寄居》,進入劇場導演的創意基地
07/07 Meimage Dance/「肢體生活」工作坊
07/21 古名伸舞蹈團/「無動不舞」即興體驗課程
08/11 安娜琪舞蹈劇場/「遇見關係」人我互動身體工作坊
08/11 魚蹦興業/「漫才幫幫忙」演出
08/24 8213肢體舞蹈劇場/「身體動起來 跳舞並不難」
08/24 黑門山上的劇團/「龍眼樹下的愛情」演出
活動介紹及報名方式請上Facebook「新北投71園區」查詢
【完整內容請見《art plus》2013年5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