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玉琦】
蘇富比睽違多年的古書畫專拍重新開張,「為何不是在香港?而是在紐約。」猶如意料中的提問,苗亞杰(Iris,Miao)笑笑自若地答:「當初至少有200個人問我『為什麼不在香港?』」現在經由二場拍賣成績的驗證,或許我們現在可以反問「為什麼不在紐約?」
2012年3月22 日紐約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會,163件中國書畫精品拍出119件,其中近現代12件全數成交,成交額3,516萬2,938美元(以下未特別標幣值者皆為美元),件數成交率73%,金額成交率97.1%,共有九件拍品的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第一高價為南宋〈四朝宸翰〉團扇、斗方四幅,成交價568萬2,500元。第二高價為明代文嘉1576年作〈臨王蒙南村學堂〉,以逾估價低標25倍多的512萬2,500元成交,創下文嘉畫作拍賣紀錄。另外,原台灣板橋林家舊藏之明末清初鄭旼1681年作〈黃山八景〉九開,則以逾估價低標11倍多的232萬2,500元由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競得,並創下鄭旼畫作拍賣紀錄,該館亞洲部主任何慕文(Maxwell K. Hearn)旋即表示此作將成為該館的主要館藏——17世紀中國畫的焦點之一。
回首過往,紐約蘇富比古書畫自1997年9月27日「The C.C. Wang Family Collection」(王季遷)專場後熄燈,已有14年。而後,蘇富比古書畫最主要出現在香港的「中國書畫」或「瓷器工藝品」專場中。去年(2011)9月,中國古書畫專場拍賣在紐約重新敲響第一槌,81件拍品,件數成交率高達87.6%,成交額646萬6,999元,遠高於拍前預估的260萬∼370萬元,此季成績更是喜人。本刊專訪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部主管苗亞杰,細說從頭。
Q:蘇富比中國書畫向來都是以香港為重鎮,並且以近現代書畫為主,那麼對於古書畫市場的想法如何?
A: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圈內都說蘇富比要放棄古書畫這一塊,但我們沒有要放棄啊。在香港,中國書畫部分中約有10%左右為古書畫。公司要重開一個部門,或者重開一個拍賣板塊的時候,會有很多考量。我們大概從2008年左右就有計劃討論要怎麼來做,讓什麼樣的團隊來做,考量地點在哪裡等。
Q:在紐約重新開立的契機點為何?和金融風暴後古書畫板塊興起來,或者是與中國大陸市場有互相牽動性的關聯嗎?
A:其實回顧一下,1997年蘇富比結束紐約書畫拍場後,香港成為書畫拍賣的唯一地區。1999年蘇富比請到黃君實先生主持古代書畫拍賣,做了成績很好的兩年(編按:1999年香港蘇富比古書畫第一拍,清石濤〈山水〉十開成交價596萬港元,為當時香港書畫最高價;2000年趙孟頫〈蘭蕙圖〉及沈周〈和香亭圖〉皆以1,379萬4,750港元成交)。2000年後黃先生離開,就真的完全沒有古畫專拍,香港沒有,紐約也沒有,這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以前跟著張超群先生(香港蘇富比書畫部主管)做書畫時,我就特別關注古書畫,這次重新開立,其實經過很多準備工作與思考醞釀,比如:拜訪古書畫收藏家、觀察各地市場、考慮如何接軌等,並不是一時興起。後來從2008年開始才真的討論企劃,在2011年開始落實。在國外做,蘇富比有什麼優勢?因為蘇富比是在亞洲之外唯一專拍中國書畫的公司。
Q:所以將古書畫部門設立在紐約,是希望作出市場區隔?
A:對。從去年6月起蘇富比發布消息說要設立在紐約的時候,我差不多聽到200個人問,為什麼不在香港?我說,沒有關係,等過一段時間再看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所以我說為什麼不在紐約呢?我們規劃了這麼久,想要在紐約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只是需要時間去證明這戰略性的布局是對的。
※延伸閱讀:專訪紐約蘇富比苗亞杰 (下)
【《典藏古美術》2012年5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日文檢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