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太乃】
要描述現在我們所處的世界,用「不確定」這個字眼,可能已無法傳達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美國金融風暴、歐債危機,把世界金融鬧得沸沸揚揚、並失去了依循的秩序,面對總總的不確定和不尋常的未來,最近觀察家用「不尋常的不確定Unusually Uncertain」的新名詞來描述未來的世界。
「不尋常的不確定」,不僅僅指的是現階段短期的不確定,面對長遠的未來,世界的走向和能見度依然模糊不明。關於經濟走向,經濟學家們竭盡所能的找到所謂可以預見的「已知」,這些「已知」包括:一、成熟市場面臨太少的成長、太多的債務與失業;二、未來美國經濟會比現在好,但無法彌補成熟市場的停滯;三、新興市場會崛起,但無法取代歐美成熟的市場;四、未來數年,全球通膨將緩步走揚,這些都是經濟學家們對未來已知的描述。
從「已知」的描述來看,未來世界經濟的確充滿著荊棘,歐美成熟市場經濟成長的停滯、新興市場還未能擔負起世界經濟前進的重任前,世界經濟前景充滿著悲觀。不過,這不是經濟學家們擔心的,他們最擔心的還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進行的選舉和政權交替。巴黎大選、中共班底更換、美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無不牽動著全世界政治和經濟走向,面對全球經濟的混亂,政權的更替與適應,將大大增加世界經濟運作的變數。尤其民主國家,面對極高的社會福利支出,以民為本的民主政治走到今天,「自私為已」的資本主義是否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還是讓國家背負更多債務的根源。如今歐美成熟社會猶如垂垂老矣的老樹,社會和經濟情況已很難循環運轉,未來世界只能仰賴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市場的能量帶動,世界的經濟才能往前進。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藝術市場在經歷了二十年「只漲不跌」的美好年代後,未來市場走向將充滿著不確定性,尤其因經濟因素由牛翻熊的市場,偏空的市場氣氛讓人們恐慌,此時的中國藝術市場正籠罩在「不尋常的不確定」中。面對中國藝術市場的「不尋常的不確定」,我們不妨學習經濟學者們的邏輯,理出所謂的「已知」來強化現在我們的信心。
首先,中國藝術市場是新興市場,不是老的不能動的成熟市場,它是個充滿活力的市場,還屬青少年成長時期,不可能就此中斷;再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和國民生產毛額都處於不斷上升階段,在經濟的推升下,藝術品市場遇小不易。現階段中國藝術市場還停留在不斷買進豪奪,還未進入展覽整理階段,未來正可趁市場停頓之餘,展覽出書整理收藏,中國藝術品市場可望進入一個投資與學術並重的年代。當然中國藝術市場必需面對全球經濟及中國政治交替的不確定,藝術品市場不可能置身之外;不過,大環境不好,不代表市場就會不好。滿清末年的「北京」、民國初年的「上海」、文革期間的「香港」,都曾在亂世開創出市場燦爛輝煌的一頁。因此,面對未來的「不尋常的不確定」,我寧願把市場看成階段性的轉機,端看誰能在亂世轉換中,取得下個市場躍升的機會。
就在截稿前夕,中國萬達集團傳出以26億美元併購美商 AMC,躍升為全球院線龍頭;阿里巴巴集團砸71億美元向雅虎買回20%的持股,這些大手筆的動作都在大家擔心市場衰退時所下的決策。面對經濟成長的減速和全球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失序,藝術品市場停滯雖然是可以預知的,但並不表示所有藝術品交易都將停止、甚至從此結束;此時面對「不尋常的不確定」,與其恐慌害怕不如儘快理出下一回合致勝關鍵。有了勇氣、不再恐懼,所有的「不尋常的不確定」,都只是路旁陪襯的風景,將隨風而逝,直到勝利者邁向最後的終點。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2年6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企業語言訓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