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天帥】
時代的沉澱 建築的魅力

樂蔓慕品畫廊中,完封不動留下一條柱子,透露著畢打行的歷史感。

位於畢打街12號的畢打行,建於1923年,現為泰記隆有限公司持有,屬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列明的二級歷史建築。大廈由巴馬丹拿建築師行(Palmer and Turner Architects)設計,與鄰近的華人行和皇后戲院同於1924年落成。最初為蘇錫忠所有,兩年後即轉讓給建築商人伍華,1962年由中國大陸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已故商人霍英東與湯約翰以500萬港元買入。據測量師估值,現時已升值至約9億港元。
建築樓高七層,正門設有拱形門廊、有柱式騎樓及雕刻裝飾外觀,與同時期世界大城市如上海及芝加哥的主流建築,大同小異。自建成以來,畢打行一直作商業用途,二戰前主要為外資公司分行辦公室。其中著名的有如德國公司 Jebsen & Company(租用時期為1926至1992年),它曾進行多種商品的歐亞貿易,當中包括藍妹啤酒(Blue Girl beer)。日佔時期大部分租戶撤離,其後日本與中國公司相繼遷入。

位於三樓的Simon Lee Gallery。

Andreas笑言,自己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然而也有畫廊家特意因為這段歷史而來,那就是藝術門主人林明珠(Pearl Lam)。其香港分行於2012年5月在畢打行開幕。
「為甚麼我會選擇畢打行?因為我是香港人,而畢打行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建築。」她說。「因為我對藝術的定義是『傳統的演化』。對我而言,中國藝術是中國傳統的延伸,而不是借來的西方現代主義。所以我總是選擇能表達我這種思想的舊建築,作為畫廊地址。即便在上海亦然。」
與此同時,庫哈斯(Rem Koolhaas)為今年3月新開幕的香港樂曼慕品畫廊設計室內裝潢時,也特意把中間的柱子原樣保留,不加粉飾。剝落的柱身,突出了畢打行久遠的時代感。
但有沒有人不喜歡畢打行的歷史,甚至認為它是個負面元素呢?出乎意料之外,答案是有的。那便是畢打行的業主。由於香港政府規定,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物業,若要作任何改動及修改結構,須獲政府批准,導致物業發展潛力會受影響,亦令物業的轉售難度增加,進而影響估值。所以,當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為畢打行評為更重要的一級歷史建築時,業主反而要求將物業從評級名單中剔除。
Althea說,她之所以認為畢打行重要,正在於它提出一種與時代主旋律相異的文化意識。「我來自紐約,那裡充滿『用過即棄文化』(disposable culture),樓宇反覆蓋了又拆,拆了又蓋。……香港也一樣,現在已經很少舊建築了。像畢打行和半島酒店這類殖民地色彩濃厚的建築物,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討論。」
檯面下的隱憂
已在畢打行分別經營了25年及17年的中環人聚腳地China Tee Club以及復古中國時裝品牌「上海灘」,也於前年撤走,換成去年開幕的美國Abercrombie & Fitch。原因也是因為錢:Abercrombie & Fitch願意繳付700萬港元月租,租用畢打行12700呎的店面。金額為上海灘原來租金大約二點五倍。
林明珠說,Abercrombie & Fitch的高調商業行動,把整個中環地段的舖租提高。「我不夠幸運,租約簽在Abercrombie & Fitch之後,所以租金也相應增加。」漢雅軒的張頌仁、Ben Brown的Andreas以及樂曼慕品的Courtney均認為,現時畢打行的租金實在太高。
「租金太高,你就不能辦新進藝術家展覽了。」Andreas說。「因為即便所有展品賣光,你還是得虧本。」
「可是這裡是『香港中的香港』,又有甚麼辦法呢?」Courtney 說。
林明珠和Andreas也說,雖然租金高昂,但並非不能理解業主的立場。Andreas甚至說得坦白:「如果我是業主,可能我也會這樣做。」
然而業主卻似乎不太理解畫廊業對畢打行的價值。猶記得去年,畢打行千不選萬不選,卻選在藝博會期間進行樓梯翻新工程。這不僅令公眾難以在大廈移動,連畫廊運送藝術品也變得非常困難。另外,畢打行的門口非常小,導致大型作品無法出入、展示。雖然畫廊已多番向業主反映,然而目前並未受理會。
Abercrombie & Fitch的出現,也令畫廊家非常困擾。
「那些男模特兒的香水,在大廈上面也聞得到。」說到這裡,林明珠直呼oh my god,稱整座畢打行都因為Abercrombie & Fitch帶來的影響,投訴不斷。藝術門畫廊附近,便是男模特兒的休息室。每逢換班時間,男模匆匆出入,腳步在畫廊門外隆隆作響。林明珠形容,他們就像下課時從課室衝出的學生。
部分畫廊則苦於被Abercrombie & Fitch的大聲量音樂騷擾,當中甚至有畫廊家向業主發出超過一百五十封投訴信。
當然,對方付出的租金這麼多,你怎能趕它走?如果它不走,便是畫廊走。有畫廊透露,已開始研究,是否能夠遷往其他場所。畢竟畢打行雖然很不錯,但在許多意義上,並不是完美的地方。何況自從Abercrombie & Fitch開幕後,情況還每況愈下。
只是遷,也真不知遷到哪裡。有消息指,中國農業銀行有意收回干諾道中五十號租出的空間,作銀行辦公室之用。倘消息屬實,不僅是畢打行的畫廊家要為場地頭痛,即便是白立方和貝浩登也要發愁。
「早晚會有其他更合適地方出現的。世事便是如此。」一位畫廊業主道。
每年5月在畢打行門口出現的奇景,還能持續多久?
※延伸閱讀:
畢打行奇蹟還能走多遠?(上)
【《典藏投資》2013年7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達外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